近年来,随着持卡人消费习惯的不断变化,针对信用卡诈骗的作案手法也在“迭代演化”,尤其在大的消费档期以及岁末假期,持卡人对大额消费、额度提升、缓解还款压力等需求较为集中,犯罪分子瞄准了消费者心理,在这些地方大下功夫。为此,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梳理安全用卡要点,提醒持卡人加强防范。
随着扫码支付的盛行,人们对二维码或条形付款码已经非常熟悉,却很少注意到付款码的18位数字编码。客户在二维码支付时点击“查看数字”可看到18位数字码,付款时向商家展示该码同样可以成功支付,一旦被窃取,意味着钱包也就失守了。消费者李先生便是因手机借给陌生人打电话间隙,被偷偷窃取了18位数字编码,不久后信用卡就被盗刷,后悔万分。
对此,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表示,要妥善保管条形码、二维码以及18位数字编码,在人多拥挤的空间尤其注意条形码和二维码不宜长时间暴露,防止他人盗扫;建议开启支付软件“安全锁”功能,谨慎开启“免密支付”功能,为防盗刷设置保护屏障。
关于“假”二维码引发的诈骗近些年时有发生。有媒体报道,消费者蔡某无意中在某论坛看到有人出售一部热播剧的全集资源,扫码付费即可收看,于是随手扫了其中的二维码,谁知竟损失了数千元。
消费者稍不留神扫了“假”二维码接入钓鱼网站或“被下载”木马病毒,就面临着钱款被诈骗、身份信息被盗取等风险。这就提醒消费者不要“见码就扫”,对于未经核实的信息,要保持谨慎,要认准正规渠道和官方发布的二维码信息,扫码后需要填写个人隐私和银行卡信息时,应提高警惕,防止个人信息外泄,给骗子可乘之机。
最近,号称“智能还款”的平台,打着“用少量的钱即可还清信用卡”的旗号,吸引了部分暂时出现资金周转问题的持卡人。那么这种所谓的“智能还款”模式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?
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解释,其本质是近期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信用卡代还业务:利用信用卡账单日和还款日时间差,用卡内剩余额度循环刷卡和还款。即,客户在信用卡中存入少量资金,代还平台刷取该笔资金并还款,还款金额计入本期账单已还金额,新增交易计入下一期账单,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本期账单还清,从而达到全额还款的目的,实际是将本期账单过渡到下期账单还。
但是,这种行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。持卡人王先生看到这样的宣传下载了某款“智能还款”APP,不仅上传了姓名、身份证号、信用卡账号、CVV码(安全码)等敏感信息,还按照APP的提示在信用卡中存入了一笔小额现金,以为这样就真的能用少量的钱还清欠款,却没想到数笔盗刷接踵而来,当王先生意识到受骗想解绑APP时,却再也无法登录。
正因如此,今年11月银联下发了《关于开展收单机构信用卡违规代还专项规范工作的通知》,提醒持卡人此种违规业务极易引发支付信息泄露、资金损失等重大风险,需要提高警惕。
以“套现”为“诱饵”的作案手法是不法黑中介的惯用伎俩,通过“改装”pos机盗取卡片信息,制作伪卡进而实施盗刷,给持卡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。
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提醒持卡人,“套现”属于违规行为,虚假交易会造成信用卡被停用甚至违法被起诉等严重后果,持卡人切不可因小失大。如果持卡人有资金需要,可以通过银行正规渠道办理相关业务,比如交通银行信用卡推出的“好享贷”“好现贷”等产品,操作方便,使用放心,满足持卡人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。
以“信用卡提额”名义实施的诈骗利用持卡人急于提额的心理,就能轻松地获得持卡人的信任。李小姐曾收到“银行”短信,称其信用卡额度可大幅提高,为解“燃眉之急”,李小姐点击“申请”链接,输入了个人信息和验证码,卡里仅剩的4000元被盗刷。
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表示,银行不会要求客户提供私密信息,持卡人提额时如被要求提供卡片信息、个人身份信息、验证码等,可自行拨打信用卡背面的银行客服电话第一时间进行核实;同时有提额需求的持卡人应该认准官方渠道,比如交行信用卡用户,可以登录“买单吧”APP直接线上操作提额申请,方便快捷,安全性又得到了保障。
犯罪分子利用持卡人大额刷卡后担心逾期的心理,设下诈骗陷阱也是今年常见的作案手法。小周某天接到“某行工作人员”电话,称其信用卡“逾期”两个多月,他一听非常紧张要求报警,于是电话被在线转入“公检法”,随后小周为配合“办案”要求下载多款小贷APP申请贷款,并将资金转账至“安全账户”,前后被诈骗数十万元。
警惕信用卡“逾期”诈骗
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提醒持卡人,对一些常规的作案手法要有所警觉,例如公检法人员绝不会仅用电话通知涉案信息,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冷静,特别是涉及钱款转账时,要立即停止,并马上拨打110报警电话咨询确认。
不法分子的行骗手法层出不穷,消费者要注意个人信息保护,对可疑来源信息要再三确认,办理业务认准官方渠道,关注发卡机构的官微、微信公众号以及官方APP和小程序,与发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,及时了解用卡动态,安心又有保障。同时也要规范自身用卡行为,让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。
文章评论